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一个传统金融民工的自白书

作为一个关注互联网金融的自媒体和银行小职员,我受邀参加了从阿里小微变身蚂蚁金服的发布会。会后归来,我不认为其中有什么值得反复咀嚼的颠覆或战略,只想聊聊为什么这些互联网金融企业会让身处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民工们感到隐隐约约的不安。
 
这 种不安,源于对未来竞争模式的恐惧,而非被颠
覆的现实。在金融这个追求“大到不能倒”的领域里,资产规模才是王道。这个以“万亿”为单位的市场,支付手 段、密码技术和征信体系可能撬动百亿、千亿级别的市场,可它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然是脆弱的幼苗或鲶鱼,过分解读其战略和急于找到颠覆点恐怕只能起到拔苗 助长的反作用。
 
让我们从一件小事看起,金融机构们如何开会与媒体和用户进行沟通:
 
一、沟通模式还是互联网强
 
如 果按照互联网科技公司的标准看,这场蚂蚁金服的发布会中规中矩,总结起来就是科技圈早已司空见惯的乔布斯苹果范儿。会场中,硕大的背景屏幕播放着 Keynote简洁风格PPT和精心制作的现代风格宣传视频,企业高管穿着牛仔裤和套头衫在台上一边踱步一边用人话宣讲自家的产品和理念,还会使用“那么 问题来了”这样时下正火的蓝翔挖掘机梗,台下则满是手机频幕和Macbook的点点亮光。
 
其实,这 些科技圈习以为常的东西才是主流以外的小众。如果把蚂蚁金服看做一家用户两亿的金融机构,你可曾想过和他同级别的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将如何开会?恐怕场 面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会场有红底白字的条幅高高悬挂,台上是一个放着大簇鲜花的小讲台,参会人员身着正装站在讲台后谨慎致辞,既没有自嘲玩笑也不会有网络 语言,PPT上堆满文字和图标,宣传视频符合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套路,台下的观众则极力控制自己把玩手机的不恭敬行为——总之这一切与硅谷乔布斯范儿近乎相 反。
 
两种开会方式,你喜欢哪个?在与用户的沟通中,哪种思路更容易引起共鸣?
 
我 不认同用“门外的野蛮人”来形容互联网金融的颠覆,真正让一个行业天翻地覆的应该是更琐碎、更底层、更容易唤起人性的润物细无声。对银行来说,如果网点旁 边新开了一家股份制银行,你立刻明白同业竞争压力会增加;当BAT等科技公司进入金融行业,你感觉到的不仅是原有游戏规则下的竞争加剧,还有他们带来的游 戏新玩法。尽管传统金融很可能看不上这些招数,认为不过是银行90年代玩滥后被监管规则禁止的营销小招数。可仔细想想,近年来银行与用户的联系,是越来越 亲近,还是越来越无计可施?
 
罗辑思维CEO脱不花妹妹将此差异总结为“你若端着,我就无感”。无论再怎么看不上这些年轻人,老人们终将退场,新人们会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用户群体。面对这个被互联网宠大的群体,你还能指望他们倒退回旧时代一本正经的无趣沟通规则吗?到时候该靠什么来实现零售业务转型?
 
二、生态体系决定工作价值
 
在 讲到银行小职员这样的金融民工之前,先通过对自媒体的困惑描述“生态系统”这个概念。我还算能写,可是文章阅读量需要依赖虎嗅网、财新博客这样的强势渠道 才能广泛传播。我自己用全原创文章苦心经营的公众号理财实验室(微信号:MoneyLab)关注人数不过一万六、每篇阅读不过两三千,不足擅长运营的摘编 类公众号零头。那么我这样的小自媒体价值在哪里?再能写的自媒体与专业记者区别又是什么?我继续苦兮兮地写浏览量并不高的原创是不是值得长期投入的出路? 蚂蚁金服邀请我这样一个小角色参加发布会的意义何在?
 
宁哲网络合伙人王新宇给我一个很有趣的解释, 自媒体的价值来源于所处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在传统媒体影响力越来越弱的这片新生态系统中,自媒体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观点,而不是提供覆盖面和浏览量。只要 能成为这个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原创内容的工作价值就不会简单根据浏览量决定,而是根据少了你会如何决定。也就是说,正是信息传播更容易了,才让本不 容易传播的原创观点更有价值了,写作技能本身并不是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以上是处在上升期生态系统的乐观场景。反过来看,如果身处一个有可能在下降期的生态系统,曾经很重要的技能也有会变得毫无价值。把传统金融行业同样也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其中永远需要高精尖人才,但是金字塔底的金融民工们所做的工作大多并不需要高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很容易陷入日常琐碎工作的金融民工来说,之所以这些很接近无用功的技能可以换来工资,是这些工作对于维持整个生态系统有价值,而不是这些工作本身对用户有价值。
 
假如某一天传统金融这个生态系统开始转型,塔尖的大牛自然无需担心,可是大量组成底座的金融民工们将成为精通塞班系统的软件工程师——诺基亚时代的塞班工程师很有价值,现在的智能机也很需要软件工程师,但是不再有人需要精通塞班的工程师。
 
想想看吧,珠算、点钞、翻打传票都是银行比武项目,随着计算机应用越来越深入,曾经无比重要的技能逐渐沦为鸡肋。金融民工们经常抱怨的机械工作中,有多少能够真正产生用户价值,又有多少可以被更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彻底取代?
 
三、没有哪个行业会是铁饭碗
 
银行业已经持续利润增长很多年了,大家眼中似乎只有银行暴利,完全忘记这个行业10年前还曾大批量裁撤分支机构和雇员、15年前还曾被认为已经整体技术破产,90年代也发生过有政府参与的农村合作基金被一纸文件统一取缔。
 
忘 掉“金融很重要,银行铁饭碗”的幻觉吧,行业重要,不代表可以混日子养老。过去感觉银行是份稳定工作的幻觉来源于中国经济黄金十年的疯狂增长,当未来行业 和企业需要转型的时候,人员更替永远是重要议题。我国的银行网点总数已经突破20万个,其中宇宙行员工总数是44万人,全部银行加起来是355万人,整个 金融行业是762万人。我们现在认为必须面对面做或靠人力去做的工作,迟早有一天会有相当部分交给不眠不休的互联网。到时候,虽然肯定会有新的工作岗位被 创造出来,可是旧时代的技能适应得了新时代的岗位吗?从电子银行和网上银行脱胎而出的互联网金融,一定会转向彻底遵循互联网规则的互联网金融。
 
这就是我从阿里的蚂蚁金服以及同样虎视眈眈的腾讯微信支付、百度金融、京东金融中看到的未来。互联网带来的不仅是一场科技革命,更扁平化管理和注重用户体验的科技公司将推着体系僵化的科层制公司进行变革,而那些曾经迷恋大公司体系安全感的底层员工会成为变革的成本之一。
 
金融民工终将卷入互联网浪潮。不是互联网企业将要颠覆传统金融企业,而是传统金融企业都会越来越像互联网企业。现在大家头疼的不良贷款,或许已经是未来的开端。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