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中规中矩的中国商学院教育要来场二次进化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传统金融机构正在寻求数字化转型,传统消费行业在实现互联网化的方向上不断深入,商业机构管理者已经意识到时代发展对他们的知识结构、管理技能、领导方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转型”也成了管理者的迫切需求。作为培养管理人才的教育机构,中国的商学院也不断反思:MBA、EMBA课程设置是否符合当下企业对人才的定位?目前的教育体系下培养出的学员,毕业论文写得好,就真的代表这个人是合格的管理人才吗?

曾经一位非常有名的战略管理教授开讲半个小时就进行不下去了。因为他讲联想并购IBM,有些材料来源于网络,而学生中却有人比他更熟悉情况。中国企业飞速发展,教学案例层出不穷,一方面如果学生想了解网络盛传的故事经过,就没有必要踏进课堂;另一方面学员们的商业实践与教授不相上下,因此他们希望通过MBA、EMBA培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能力。

当企业员工逐渐成为年轻且个性鲜明的群体,管理者需要知道如何调动下属积极性,如何打造团队凝聚力。这就要求商学院以“团队”为单位设计整合管理课程。但是目前中国商学院教育培养方案,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老院长王重鸣看来只是整齐、常规,创新不够。

中国的工业化消费正转向高端消费服务为主的后工业时代,服务业、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正在大幅度提升,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再生能源,生物技术等革命性的发展基础上的社会生产方式正在悄然变化,商业模式、生产的组织方式也都随之发生重要变革。“如果商学院提供的课程继续保持传统、案例守旧,就难怪有些MBA、EMBA的学生不买账”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马钦海说。

商学院学生对自己的知识储备要求越来越具体,因此一些教育机构开始关注细分市场、深入专业领域。对于商学院教育转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王永贵将其视为“二次创业”的契机:“就像中国商业的发展路径,从创立到壮大经历过上升期,在具备一定规模之后会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这就出现了转型、革新的需求。”王永贵认为商学院与之相同,虽然尚没有一个明确方向普适于所有商学院教育机构,但仍然要适应基本规律。

紧跟市场需求调整教育方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一直在变。”王永贵对界面新闻记者说:“目前新的产业发展要求管理人员具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方面的综合知识。从中国特色经济环境角度看,又对能够掌握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管理人才保持热切需求。”

在互联金融行业迅速发展并受到国家重视的情况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去年启动了互联网金融方向EMBA课程。另外早在2010年开设第一个针对专业领域人才的影视传媒管理方向EMBA课程,师资2/3由社会中拥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才组成。

抓住学院教育的传统优势和教育特色。“有人的地方就有管理。”面对MBA教育是否属于舶来品的提问,王永贵持否定态度。他举例自己曾接受的工商管理教育中就有将《孙子兵法》运用于商战的思想。在解决中国特色市场经济问题过程中,从来都不缺乏根植于本土文化和商业环境的管理经验。

北京交通大学的前身是铁道管理船只所,作为中国管理教育第一个单位,是现代管理学的先驱。北京科技大学的管理学科是从冶金行业管理发展而来,两所学校都拥有中国传统管理学科的经验。很好地保留了中国本土学科教育的特点,供其他院校借鉴。

国际化并不是中国所有商学院的必然选择。王永贵强调,国际认证仅仅是国际化建设过程中的手段。北大光华、清华经管这类已然获得社会认可的学院,接受一系列国际化认证的意义并不大。而对于一些传统背景的资源实力较弱的机构,就不该将精力集中在国际认证方面。学院建设应该将资源集中在优势项目上,发展符合中国经济环境、市场行情的教育特色。

盲目追求国际化,很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反观国内企业飞速发展壮大的情况下,优质的商业运作过程也足够成为国内教学分析案例,甚至为国际教学提供参考。

其实,对商学院教育价值的讨论在国际上也一直没有停歇,华尔街是MBA毕业生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之地;而在以硅谷为代表的科技公司内却常常有MBA学生被嘲笑,甚至有人认为MBA学生创业意味着泡沫的到来。中国商学院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势头已经醒悟到自我革新的必要性,并且已经开始积极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契机。

不过王永贵强调,“二次创业”绝不是将MBA、EMBA教育视为学校的创收项目。对买卖学历现象他并不回避,王永贵说:“在课程改革之外,机构管理滚乱的现象也确实存在。”商学院本身的管理优化,在转型期间不能忽视。这一系列问题可能是一场要用未来十年完成的摸索。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