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什么是不确定性?一个宏观对冲基金经理的反思


 

市场总是在某种主流偏见中运行。


主流偏见本身意味着不统一,有裂缝,但是有一个或者一组主导的观念在决定大部分投资者的对现实的感知和预测。主流偏见或者与经济基本面吻合,或者不吻合。主流偏见本身或者处于稳定状态,或者处于不稳定状态。


俗语说,“牛市在最悲观的日子诞生、在怀疑期长大、在乐观期成熟、在亢奋期死亡!”,这句话本质上描述了主流偏见的形成、发展、死亡过程。


我们分析不确定性,首先就要理解主流偏见。


不确定性的产生


第一是来自不可避免的偶然性。尽管复杂科学的进展向我们揭示了偶然背后有一些复杂的作用机制,比如某些混沌现象实际上可以用一组确定性的微分方程定性描述。
然而,在现有的可观测模型中,很多现象我们还是只能归之于偶然,比如马航飞机在乌克兰东部被击毁。随着大数据,复杂网络模型的发展,人类有望最终降低偶然性,逐步靠近概率论中所讲的概率分布,但在目前的投机实践中,偶然性如影相随。


第二个来源是我们无法真实完整的认知和预测金融市场。在有人类参与的历史进程中,参与者本身带着各自的不完备知识、偏见、性格缺陷、利益进入这个进程,他们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在金融市场体现为方向性买卖证券、期现套利、蝶式期权组合等。


所有这些结果形成一个看似“公平”的价格,这个价格接下来被人们感知和理解,作为最关键的输入变量进入到他们的决策机制,进入下一轮的互动过程,直到形成一个大家都能感知和认可的主流偏见。


简单说,不确定性一是来自于世界和市场本身的偶然性,二是来自于对投资者感知和行动的不可预测性。正是这样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资产价格的趋势、突破、回调、反转以及盘整。我们研究和感知不确定性,本质是认知和理解投资者与真实,投资者与投资者之间的复杂互动。


不确定性的发展。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中国的道家哲学是以不变应万变,而美国经济学家奈特也提出了建立稳健的组织结构以应对不确定性。研究一个未知事物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分类,这是我学生时代学到的最有用的方法之一。
首先,对于来自真实世界的偶然事件,按照其对于基本面的历史经验,我们会得到一个基本判断,这个判断希望对于资产价格的运动方向有所把握。


比如马航飞机被击落后,可以立即想象到的这是一个大概率的误击事件,这虽然很可能是事实的真相,但政治的介入会把这个事件跟各自参与方的利益联系起来,这样联系起来的结果,很可能是俄国与欧洲、美国的关系进一步对立,这会对俄国、东欧、德国为主的欧洲核心国家、欧洲的边缘国家产生一系列程度不同的冲击。


此时,金融市场的反映是卢布大跌接近1%,而原本处于上升通道的德国DAX指数迅速下跌。我们看到,对于DAX,这是一个完全无法预知的突发事件,破坏了原有的市场对于德国股票的主流偏见。


但此时我们知道,我们几乎没有办法预测击落事件对于各国经济和上市公司的盈利影响,也无法预测对于ECB货币政策的潜在冲击,一切都是未知数。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很可能我们对于事件的初步判断是完全错误的,比如这次坠机仅仅是一个自然事故,那么此时做空卢布就是得不偿失的,因此,这个阶段,最好是平掉所有仓位,有足够胆识的也不妨反向开仓,前提是做好止损。


第二、我们需要感知投资者情绪和主流偏见是否转化。在飞机击落前,DAX其实已经有一丝不安的情绪,这个情绪来自于投资者对于低波动的担心,这种担心也许没有道理,但的确媒体在讨论。


在欧洲经济复苏,货币政策宽松的大环境下,股票是最好的配置资产,这就是做多欧洲股票的主要论据,而这一论据的确有历史经验和近期美国经验在前面,投资者这样的认知和真实是相差不远的。但飞机击落事件让这样的一个场景突然增加了不确定性,即有可能打破欧洲经济复苏的步骤。


如果真是这样的前景,那么对于欧洲股票,投资者必须重新评估,加上DAX从9000点上涨到10050点,有很多获利盘,他们需要兑现自己的利润,此时卖出DAX是非常合理的。


但这里的问题是,飞机事件能在多大程度上动摇主流偏见?如果我们认为仅仅是一个非常短期的冲击,那么很快就会过去,如果会破坏投资者对欧洲股票的主流看法,那么这就不是一个短期的调整了。


第三,我们要评估事件的发酵和量级,最终做出投资决策。最大的困难是评估不确定性产生后引发的连锁反应。
比如,马航事件中因为欧洲各国对制裁的态度不一,引发了很多投资者对于欧盟未来新的担忧。这加深了这次冲击影响的持续时间和力度。另外,量级也是一个难以估量的变量。


比如,马航飞机被击落带来的不确定性导致的DAX调整幅度和时间远大于今年初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影响不确定性冲击量级的主要变量包括引起冲击的范围、对经济体的相关程度、后续演变的可能性等。这种评估,很多时候只能是出于经验和对历史类似事件的了解。


不确定性的消失


再大的不确定性,最终也会通过价格的足够变化而消失。


比如从去年开始对于中国债务问题的担心,通过一系列现实的违约,市场会评估违约的真实经济后果,一旦到了这一步,即便违约还在不断发生,只要没有产生新的市场没有预期的量级和模式,我们认为这个不确定性就已经消失了,或者借用一个说法,已经被合理定价(Priced in)了。


不确定性消失往往有几种模式。


一是原有冲击事件有了一个清晰的解决方案;第二就是市场担心的事情变成现实;第三是虽然没有明显的结束标志,但市场在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步消化了这种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消化,意味着调整的结束趋势的重新开始,或者,新趋势的开始。总之,那是一个新的开始。


用这个模型来分析现在的A股。这里我试着用上述的不确定性模型来分析A股中的沪深300(创业板是另外一个主流偏见)。A股的主流偏见是经济减速、债务负担和偏紧的货币政策,这导致了A股长达数年的下跌和盘整。
当这个主流偏见统治市场时,A股是一个了无生机的市场。情况发生改变的第一是债务问题,当实际的违约不断发生,同时更多债务被展期后,市场在逐步接受债务冲击了,对应的数据就是银行和地产的低估值。


再看经济减速。从6月份起,经济先行指标已经指示经济不再继续下滑,这意味着未来至少三个月左右经济数据会变得好看。至于货币政策,不断的微刺激已经在表明货币政策的真实方向。


实际上,中国的货币政策是全世界最宽松的,这里更多的是大家的一个心理接受问题。应该说,虽然此时A股的主流偏见虽然强大,但实际上已经有不少裂缝,基本处于转折点上了,至少是一个不太短的转折点。但这个新的裂缝,表现是经济企稳、债务冲击延后或者逐步消退、接受新的货币数据,能否成为新的主流偏见,还有待于市场的投票。


A股新的不确定性来自于沪港通和由此而来的估值全球比较。这是一个催化因素,动摇了主流偏见,产生了新的不确定性,因为,如果A股与国际股价持平,至少意味着一波20%以上的涨幅。


从我们每日监控的全球股票市场,经济前景、政治稳定性弱于中国的比比皆是,而这些国家的股票市场估值却大大高于A股,比如中东国家的股票市盈率是16倍左右。


这是A股一个实际的支撑力量,因为沪港通实际上扩大了A股的潜在购买能力,而这部分购买能力的主流偏见是A股足够便宜,他们虽然也考虑中国经济减速,债务问题,但足够便宜,仅此一条,就足以构成买入的理由了。


A股新的不确定性还在演化中。根据我的模型,最重要的构成主流偏见的支撑是沪港通带来的国际估值(受全球股票市场风险偏好影响)、经济企稳、债务担忧减退。


如果这几个驱动要素一直持续,甚至跟市场形成一个彼此加强的过程,A股将是一个不错的牛市。典型的看,新的趋势为什么饱受质疑,主要就是大家还沉浸在旧模式深深的悲伤中。


(熊鹏,全球宏观对冲基金经理)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